繁體 | 简体 | English
疫情下性别平等的反思——就疫情对妇女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日期 : 2020-08-28

《疫情下性别平等的反思—就疫情对妇女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新冠肺炎爆发至今已越半年,它带来的冲击影响着社会上不同群体和阶层。女性因着性别分工和定型,令她们在疫情下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然而社会较少以性别的角度分析疫情为妇女所带来的影响。有见及此,本中心于五月底举办了「性别角色工作坊2020—疫情下性别平等的反思」,邀请到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Karen Grépin、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Nimisha Vandan博士、新妇女协进会主席区美宝女士、香港妇女中心协会总干事廖珮珊女士、香港妇女劳工协会总干事胡美莲女士及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朱敏健先生,探讨疫情对妇女健康、经济和无酬劳动方面等的影响,以及面对家庭暴力的危机。

在工作坊中,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Karen Grépin指出,性别是理解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往的疫情如西非爆发的伊波拉病毒、南美爆发的寨卡病毒,对女性的影响尤其深远。 在西非,女性作为照顾者的角色不但令她们要照顾家人,亦要处理丧葬,增加感染伊波拉病毒的风险。在南美,寨卡病毒的爆发以致国家收紧生育服务,令女性难以获得节育及终止怀孕等的服务。此外,疫情为女性所带来的冲击往往比男性难复元。在尼日尔,伊波拉疫情过后,女孩比男孩较难重返校园;世界银行的调查亦指出女性较男性更难重投劳动市场 [1]。由此可见,疫情对女性的影响不只是短暂,也十分长远。若性别角度没有被纳入防疫的考量,将会加剧现有的性别不平等。

站在防疫最前线的女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女性占全球医护人员的七成 [2]。在香港,不论前线医护、医院工作的清洁工,以及在社区服务的护理员大多以女性为主。疫情不但加重她们的工作压力,长期接触病人亦增加她们感染病毒的风险。然而,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Karen Grépin表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保护袍、眼罩、口罩等均以男性体型所设计,以致女性医护欠缺适当的保护,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此外,新妇女协进会主席区美宝女士指出,政府并没有把新冠肺炎纳入为职业病的范畴,以致因上班而受感染的人士难以获得相应的劳工保障。


生育服务的延迟
因应疫情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医院都缩减非紧急服务,当中包括妇科及终止怀孕服务。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Nimisha Vandan博士表示疫情间生育服务的延误对妇女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她们团队曾访问一名怀孕 18周的妇女,她因疫情的缘故4个月来从未到过公立医院接受产检,于是到私家医生求诊,发现胎儿生长迟缓2至3星期。本地关注青少女权益的机构青跃接获一名个案,案主要轮候到怀孕 19 周才能接受终止怀孕手术 [3]。这些服务的延误增加女性所面临的健康风险,亦削弱了她们的生育健康和权利。

疫情下的家庭暴力
疫情下,世界各地的家庭暴力个案有急剧上升的趋势。联合国妇女署甚至把它形容为「影子疫情」(Shadow Pandemic) [4]。在香港,不少社褔机构表示接获家暴求助数字的增长。香港妇女中心协会总干事廖珮珊女士表示,今年1月至3月,他们机构接收到的家暴求助数字较去年同期上升一倍 [5]。当中受害人遇到涉及肢体、精神及性暴力。在家工作及限聚令以致受害人与施暴者被迫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疫情带来的财政压力亦增加家暴的风险。然而,廖指不少妇女因担心受感染而选择不入住庇护中心。有些庇护中心的特别安排,例如限制住户外出的措施,亦令不少要工作的妇女放弃入住。此外,疫情令受害人原有的求助的方法,如寻求学校社工协助,变得不可行。

疫情对妇女带来的经济冲击
疫情带来的经济萧条大大影响基层妇女及其家庭的生计。香港妇女劳工协会总干事胡美莲女士表示,香港有约二十万零散就业人口,当中基层零散工种超过六成是妇女,而他们同时是要承担家庭照顾责任的双职妇女。作为零散工,因劳工法例的落后,以至不能获得一般工人应得的福利和保障﹔疫情爆发下零散工是最快被裁减,经济大受影响。同时,作为家庭照顾者,因子女停学在家,消毒清洁及照顾子女学习的压力大增、精神易受困扰。承受着家庭内部、经济及个人精神的压力,令基层零散就业女工的生活处境更弱势。

此外,疫情下限聚令、学校停课的安排加重了妇女照顾者的无酬家务劳动。香港妇女中心协会一个关于疫情下的时间运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疫情爆发后,需要照顾家庭时间达10小时以上的妇女受访者大幅增加至65% [6]。妇女因为要负起购买防疫物资、清洁家居以及照顾的家人的责任,令她们在疫情期间较非照顾者的焦虑程度更高 [7]。

疫情下弱势的妇女群体
疫情令弱势妇女群体的处境更加困难。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朱敏健先生指出,疫情下,不少外籍佣工在职场上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有外佣从家乡回港工作,完成14日隔离后竟被雇主解雇。疫情亦令外佣的工作量倍增,不少雇主要求她们用两、三倍的时间清洁家居,甚至禁止假日外出。有雇主甚至担心外佣外出会感染肺炎而把她们解雇。另外,残疾妇女在疫情下面临更多的困难。她们因身体残疾,例如听障、视障令她们较难获取防疫资讯。在疫情爆发早期,不少店舖对于讲普通话的人士采取不友好或歧视的态度,令新移民妇女面对的不平等遭遇比以往更艰难。

纾困措施欠缺性别主流化
虽然妇女在疫情下面对种种困难,政府的两轮「防疫抗疫基金」并没有把性别主流化纳入政策制定的考量。新妇女协进会主席区美宝女士指出,政府向每个香港居民派发一万元的措施,把30万名以女性为主的外籍佣工排除在外;第二轮的纾困措施重点放在行业的补助上,照顾者并不包括在内,忽略了她们在疫情期间照顾家庭的无酬劳动。面对家暴个案急增,政府并没调配额外资源给予受害人及相关提供支援的社褔机构。

香港现在正处于疫情的第三波爆发,确诊人数持续上升,社会再次回复今年三月时限聚令、在家公作等的安排。若性别主流化没有被纳入作防疫及社会复苏政策的考量,上述种种对女性的负面影响将会再度重演,阻碍性别平等的发展。有见及此,本中心有以下的建议:


收集性别分类数据

·         政府应收集疫情前后两性于经济和社会不同范畴上的性别分类数据。政府可以参考联合国妇女署《新冠肺炎及性别监察》 (COVID-19 and gender monitor) [8] 的量度工具,收集包括两性感染肺炎及死亡的数字、家务劳动、接收社会福利的比例、劳动人口特征、家庭暴力的求助个案等数据,了解疫情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为日后的防疫及社会复苏措施提供参考。

·         政府应把这项建议恒常化。每当有疫情出现时,政府应收集相关数据,以便监察不同性别于危机时所受到的影响。

纾困措施落实性别主流化

·         新一轮的「防疫抗疫基金」应落实性别主流化,加强对基层妇女和照顾者的支援。

加强对前线医护人员的保障

·         加强前线医护人员在劳工及健康上的保障

·         确保女性医护人员能获得合适尺码的防护装备。

确保生育服务的提供

·         增拨资源,令生育及妇科服务在疫情期间维持正常服务。

预防家庭暴力

·         设立紧急援助基金解决受虐妇女的燃眉之急。

·         向提供紧急服务的社福机构增拨资源(包括人手及防疫物资的供应),确保它们能在疫情期间如常开放。

·         资助酒店房间作短期庇护用途。

·         在社区设立不同的支援站,如药房、超市等,令受害人容易寻求协助。

加强对基层妇女及照顾者的支援

·         研究推行失业援助金,加强对零散工的就业支援。

·         增加社区托儿服务,设立照顾者的政策。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性别研究中心
2020年8月28日


参考: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性别研究中心,《性别角色工作坊2020—疫情下性别平等的反思疫情下性别平等的反思》
[1] Clare Wenham, Julia Smith, Sara E. Davies, Huiyun Feng, Karen A. Grépin, Sophie Harman, Asha Herten-Crabb & Rosemary Morgan, Women are most affected by pandemics — lessons from past outbreaks
[2] WHO, Gender equity in the health workforce: Analysis of 104 countries Health Workforce Working Paper 1
[3] 香港青跃, 「疫情期间,不做非紧急手术」此时意外怀孕的香港少女,该何去何从?
[4] UN Wome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 the shadow pandemic
[5] 香港妇女中心协会,疫情下的家庭暴力|「妇女求助热线」服务暨家庭暴力调查发布会
[6] 香港妇女中心协会,谁偷走了妈妈的时间? - 母亲节活动 2020
[7] 香港妇女中心协会,国际妇女节2020: 疫情下,妇女有话儿
[8] UN Women, COVID-19 and gender monitor